“乡亲们,红连理发队已经到了,大家赶快来村委会理发。”
7月22日早上6点,阳城县董封乡临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喇叭按时响起,村干部一遍又一遍地催促着村民们前来理发。
早上5点整,栗红连与志愿者们集结出发
临涧村距离阳城县城35公里,由于是山路,大概有1个小时的车程。约好是早上6点到村,志愿者们凌晨4点就得起床,5点准时在红连理发店门口集合出发。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居多,当天有40多位老人陆续来到现场。看上去志愿者跟老人们都很熟悉,边理发边聊着天,不知不觉理了就快两个小时。
“先歇一会再剪吧!”“70岁的人啦,你也得注意身体。”几位老人心疼其中一位年长的志愿者,纷纷劝她休息一会。她回应说不累,早剪完就能早回家,主要是不想耽误大家下地干活。
这位年长的志愿者就是我们这次采访的对象——栗红连。在阳城县,只要提起她的名字,乡亲们都会交口称赞,夸她是“铁人”“好人”“善人”。
早上 6点,红连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来到阳城县董封乡临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义务理发。
她是坚毅顽强的“铁人”
对于“铁人”这个外号,栗红连欣然接受,她的微信名就叫“铁人”。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栗红连
据栗红连介绍,1990年3月,37岁的她骑自行车去晋城看姐姐,扒车的时候被大车司机发现了,司机猛打方向盘把她甩进了路边20米的深沟里。她的右腿受伤严重,在长治和平医院住了39天,花费3万元。司机到医院认错,说非常后悔,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当她得知这个司机家庭困难后,只收了800元的手术费就让他走了。
出院后,她每天晚上拄着双拐到打麦场悄悄锻炼,摔倒了就先爬到墙角,然后扶着墙慢慢站起来。没想到,等恢复得差不多了,她的右腿又被撞了,这次是粉碎性骨折。
栗红连教残疾徒弟理发
“应该是第二年清明节的时候,被一辆去交公粮的农用车撞的,车上坐着18个人,还拉有粮食。”栗红连说,她知道种地的老百姓不容易,在医院里多次交代子女“不能找人家麻烦”,并且3天后就出了院。听说她没有要赔偿款,车主村里不少人都来家里看望她,都说他们这次是遇到好人啦。
右腿拆了石膏也不能打弯,栗红连就在家里扶着两张床慢慢下蹲,进行康复锻炼。一年后,她才再次脱拐,栗红连说这次可是遭了罪啦。
2008年,她又被一辆摩托车撞了,无牌无证还是酒后驾驶,驾驶员吓得直接跑了。受伤的还是右腿,导致她40天不能下地。当了解到肇事者家庭非常困难后,栗红连答应谅解他,不仅没让他赔偿,为帮他处理事故还贴了不少钱。
栗红连指导志愿者理发
3次车祸,硬生生把一个风华正茂的理发师,造化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残疾人!但厄运没有将栗红连击垮,反而使她越来越坚强。她用自己的善良挽救了几个可能因肇事赔偿深陷困境的家庭,同时也在当地树起了一个自强不息的“铁人”形象。
看到她走路不方便,亲朋好友都劝她多在家休养。但她不想总让别人伺候,她说自己有手艺,哪能就这样轻易倒下,她相信自己能自食其力,能挣钱养家。
“我妈当时说谎啦!”栗红连的女儿告诉记者,这些年她起早贪黑开理发店挣的钱,没有为家里做出什么贡献,却全都用在了她越来越热衷的公益事业上。
她是助人为乐的好人
1992年春,栗红连跟几个姐妹去董封乡百岩沟村采摘香椿,一位94岁的留守老人请她帮忙买点煤油。她回到县城后,求了很多人,找了好多天,才找到一桶煤油,她又买了一些方便面和鸡蛋,打了辆摩的就进了山。当煤油灯照亮昏暗的小屋后,栗红连看到那位老人眼里噙满了泪水,她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被陌生人需要的价值。
从那以后,栗红连成了这个小村庄的常客,也开启了她下乡入村为老人们义务理发的暖心征程。风里来、雨里去,一坚持就是30年。
腿还没有恢复好,为了贴补家用,栗红连就拄着拐杖在县一中门口卖起了冰棍。许多学生见她可怜,纷纷来买她的冰棍,有的甚至扔下钱连冰棍也不拿就走了。“连孩子们都有这种爱心,知道帮助人,我有什么不行的。”点滴的温暖,栗红连一直铭记在心,也坚定了她用义务理发回馈社会的信念。
一开始,村里人把她当成走江湖的骗子,坐着班车来、自带干粮、剃头不要钱,不会是想骗点别的吧?直到有一次,她理完发赶不上回城的班车,就打算在村里住一晚。她给村里人讲了自己的经历,讲了她在理发店遇到老弱病残也不收费的事。村里人才明白她真是一个大好人,有一家人非得给她做一顿好饭吃,还给她铺了一床新被褥。
再后来,女儿说她是个“不够数”的傻子。给她买的新衣服,被她偷偷送给了贫困户;给她买的金耳环,她低价换成月饼送到了特殊学校。直到有一次,妈妈因病刚出院就要去下乡,她就想跟着去看看。早上5点到了村口,几位老人说他们从凌晨3点就开始等上了。他们解释说,算日子前一天就该来了,想着肯定是出什么事了,他们担心得睡不着,就早早在这等着、盼着。女儿突然明白了,妈妈在乡下竟然还有这么多“亲人”。从那以后,女儿也经常陪着妈妈“下乡”,也变成了自己常说的“不够数”“败家子”。
“记得是2005年,我丈夫专门买了个三轮车载着我下乡。”栗红连说,还有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女,全家人对她做公益都很支持,经常是既出钱又出力。
红连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队伍不断壮大
多年来,在她的带动下,不仅家人,还有徒弟、“阳城县义工群”里的义工、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出租车司机、商户老板、放假回去的大学生等200多名志愿者先后加入了红连理发队。栗红连说:“加入的人多,能帮助的人就更多。经常是全村人排队等着理发,大家一站就是一整天,没一人喊苦喊累。”
栗红连保存着50多把用坏了的推子、100多把用钝了的老式剃头刀,一直舍不得扔弃,她说这是自己30年义务理发最好的见证。
“有一次走进一个敬老院,我就听到里面有人喊,快都起,红连姐来啦!”栗红连说,很多老人一见面就给她拿好吃的,一看就是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给她留的。对她来说,每一次的下乡入村,已经不仅仅是剃头、理发那么简单了,还有时光凝结的亲情、电话那头的挂念以及为老人们终身理发的责任。
2013年8000元、2014年12600元,2015年13600元、2016年9070元……这是栗红连前些年下乡租车的费用记录,加上看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以及到敬老院慰问、为特殊学校捐物等,粗算下来大概有40多万元,这些善款都是她多年来开理发店辛辛苦苦挣来的。
她是仁心仁闻的善人
在红连理发队中,有4个二十岁出头的残疾人,他们是栗红连的徒弟。吃住都在她家,栗红连平时教他们理发、认字、写字、算数,下乡入村也带着他们。“栗奶奶对我们很照顾,跟着她学手艺、做公益,我逐渐克服了自卑心理,明白了什么是人间大爱。”徒弟崔浩男虽然说不出话来,但在他的文字中写满了对栗红连的敬佩和感恩。
志愿者崔浩男为老年人义务理发
“这些年我已经带了140多个徒弟了,其中有40多个是先天性残疾。”栗红连说,很多边远山区家庭困难的孩子是慕名找来的,有些肢体残疾、有听力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孩子是被家长送来的。她不仅管吃、管住,平时还会给孩子们零花钱,给他们买衣服、给他们过生日。一些家庭特殊困难的,还要给他们发点工资贴补家用。
“当师父不能只教徒弟理发,还要教他们做人,帮他们成才。”据栗红连介绍,她第一个徒弟因为个子矮,初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家庭非常困难,在她的帮助下,后来回到村里开了个理发店,有了收入还娶上了媳妇。
栗红连教残疾徒弟认字、写字、算数
徒弟大鹏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走路时左腿一跛一拐的,而栗红连是右腿跛的厉害。师徒俩走在街上,一个向左拐,一个朝右拐,常引得路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有一天大鹏实在受不了就说:“师父,你先走,我们距离远点,省得人家笑话咱。”她拉着大鹏的手说:“人家要笑就让人家笑去,咱一没偷二没抢,凭的是手艺吃饭,腿瘸又不是心瘸,咱有啥不好意思的!”
一个聋哑徒弟叫建飞,15岁开始进店学理发,栗红连把他当儿子一样照顾。这孩子心灵手巧又懂事,学得也快。他20岁的时候,栗红连出钱给他在县城租了一间店铺,后来又帮他扩大了规模。
“打手势别人看不懂,要慢慢学着说话,说不好也不丢人!”没客人的时候,栗红连就教有语言障碍的徒弟们说话。有个女徒弟26岁才终于学会叫爸爸,当她爸爸来看她的时候,被感动得一会哭一会笑,不停地向栗红连鞠躬致谢。
栗红连和队员们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我们残疾人需要别人帮助,但也能去帮助别人。”栗红连经常这样说。疫情防控期间,栗红连和她100多个徒弟都捐了款。她本人捐款捐物5300多元,为抗疫工作人员义务理发1400人次。她刚毕业的孙女王雨田,尽管身有残疾也捐了400元。崔浩男也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省的600元,捐给了县慈善总会。
志愿者于建敏为老年人义务理发
阳城县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于建敏向记者介绍说:“她是个大善人,每次下乡义务理发的时候,她都要提前买上慰问品,回来的路上还要看望几家困难户。”于建敏在结识栗红连后,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主动请缨当起了她的司机,每周都要陪她下乡入村。
她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一位残疾老人,坚持30年,走进400多个村庄窝铺、14家敬老院,义务理发14万人次,行程15万公里,免费教徒140多人,栗红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积小善为大善,温暖了人心,感动着中国。于建敏对记者说:“栗红连就是活雷锋,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时代的楷模。”
7月22日下乡回城的路上,栗红连带着志愿者走进了一家困难户。一个中年妇女正在院里扎纸花,好的时候一天能挣20块钱。她的丈夫十年前从高空坠落造成下身瘫痪,身边时刻离不了人;婆婆上了年纪,有点头晕正在床上休息;儿子技校毕业后还没找到工作,在外地打零工。这位妇女告诉记者,栗红连是她们家的恩人,她会经常打电话问寒问暖,经常派志愿者送来生活用品。
栗红连带着志愿者慰问困难户
红连理发店位于凤城镇东关村,店里摆设很简陋,周围的墙上,挂满了十里八乡乡亲们送来的锦旗。在记者的请求下,栗红连让徒弟们回家取来了一些荣誉证书。2017年,她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年11月,她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问起她的追求和梦想,栗红连说:“我原来就想着能入党,这个愿望在2019年实现了。我一个小小的剃头匠,2020年竟然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见到了国家领导人,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现在虽然岁数大了,但我还是想把义务理发这件好事坚持下去,一直到做不动为止。”
榜样,是一面面猎猎作响的旌旗,是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号角。今年7月2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晋城市公布并表彰了“十佳身边榜样”,评委会给栗红连的致敬词是:人的生命很有限,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只要走得正确,你就义无反顾走下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爱继续传递,洒满人间!(杨强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