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的话我也不会说,就给你们鞠个躬吧。”2022年10月26日,蒲县古县乡仁义村的金大嫂看着面前的一袋袋红高粱,对前来帮忙抢收的16名志愿者表达着感激之情。
每年进入秋收季,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会组织开展“进农村、助秋收、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村民们抢收庄稼,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从2019年被确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以来,蒲县始终围绕“聚力文明实践、打造厚德蒲县”这条主线,坚持“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三大理念,创新实施“传思想践理论、传政策践富路、传道德践品行、传文化践新风、传法律践法治、传科技践兴业”六大工程,持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鲜活样本,倾心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答卷,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党建+阵地 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
蒲县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给农户修剪果树
阵地“建”起来、喇叭“响”起来、党味“浓”起来、管理“严”起来、书记“强”起来、党员“带”起来、活动“搞”起来、关爱“实”起来、村风“好”起来、百姓“富”起来,这“十个起来”是蒲县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创新做法和自选动作。
三年来,蒲县县委积极履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制定出台了高质量推进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党的建设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与基层党建工作一体推进、互促共进。深入基层调研21次,形成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三年来,蒲县以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党建工作会议等形式,专题研究资金保障、阵地建设、三级人员配置等具体问题18次。指导制定“1+20+N”志愿服务网络搭建等具体举措,全力保障文明实践工作顺利开展。在完成三级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又在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增设了示范点101个、实践基地16个,并按照功能定位明确、管理运行规范、区域特色鲜明的要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通过推行“十个起来”创新做法,努力把各类文明实践阵地整合成为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便民服务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全力推动理论宣讲、科技服务、文化惠民、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党员+群众 形成文明实践“聚合力”
三年来,蒲县把建强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抓手,通过组织开展“进农村、助秋收、献爱心”等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汇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硬核”力量。
蒲县把志愿服务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示党员旗帜标杆形象的生动载体。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动8个乡镇、1个社区联合党委以及66个行政村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指导100余个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175个志愿服务队,引导县、乡、村三级“道德银行”星级文明户和农村公益岗位人员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凝聚起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2221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38%,其中党员注册率85%。
为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2022年3月,蒲县开通“文明实践在蒲县”微信公众号,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对全县220个文明实践阵地、1个志愿服务总队、19个志愿服务分队、211个志愿服务队以及10大类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公示,按照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服务队接单、志愿者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流程,使文明实践更接地气、顺民心、有实效。截至目前,通过云平台累计为民办实事3069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600余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78万余小时,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平台+项目 提升文明实践“影响力”
三年来,蒲县着力打造理论政策宣讲、教育服务、文艺服务、科学普及以及健康体育“五大平台”,确保了文明实践有抓手、能落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党校等资源,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569场;整合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站等资源,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整合乡镇文化站、蒲剧团等资源,组建400余人的文艺服务团体,自编现代戏《春暖蒲子山》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优秀剧目展演;整合科技示范基地、名师名匠工作室等资源,引导1000余名科普志愿者深入群众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荣获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整合体育场馆、农村健身广场、名医工作室等资源,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免费义诊等活动。
“你不用担心我,我一会儿先到理发室理个发,再到公共浴室洗个澡,换下来的衣服有志愿者帮着洗,村里现在可好了,都不用花钱,你放心吧。”
2022年6月7日,黑龙关镇中垛村的杨大爷在电话里正跟儿子说着村里的变化。儿子在太原上班,因为疫情防控好几个月没有回来看他了。杨大爷提到的志愿者,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的“暖心中垛”志愿服务队,他们是群众身边不走的“红马甲”。
三年来,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准确把握群众需求,设计培育志愿服务项目98个。围绕“传理论”,着力打造“道德讲堂”等品牌项目;围绕“传道德”,着力打造“道德银行”等品牌项目;围绕“解民忧”,着力打造“暖心中垛”“幸福食堂”“四点半课堂”等品牌项目;围绕“传科技”,着力打造“金剪刀”“连翘走‘俏’”等产业帮扶项目。
自治+德治 蹚出乡风文明“新路径”
如今,全县上下崇德向善,道德模范竞相涌现,党员群众勤劳争先,机关单位抢创“示范”,这是蒲县多年坚持“党群同行 善治蒲邑”的实践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道德银行”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是蒲县在实施“道德银行”之前贫困户们“等、靠、要”思想的真实写照。
将道德量化成积分,村民通过“存孝、存善、存信、存勤、存俭、存美”兑换积分,存入自己的“道德银行”账户,1积分等价于1元人民币,村民可到“积分超市”换取等价物品。蒲县探索开展“道德银行”建设工程在山中乡先行先试,之后在全县推行并不断深化拓展,在培育农民好习惯、农村新面貌、农业新气象的同时,不仅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等工作大放异彩,而且蹚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